【原標題】半月談|給返鄉創業多點政策“回甘”
畢業季即將到來,半月談記者跟隨多位返鄉創業大學生,傾聽他們在農村創業的心路歷程,了解其所思所盼。在他們看來,鄉村舞臺大有可為,但創業途中也不同程度地品嘗到資金短缺、創業創新平臺缺乏以及社會輿論壓力大等“苦澀味”。他們期盼政策“回甘”長久持續,人才和政策紅利持續釋放,為鄉村振興賦能。
返鄉創業大學生、廣西螞蟻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韋小東(右)在金桔種植示范基地檢查農機設備
甜蜜:扎根鄉村施展才華
曾經,離開“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村是許多大學生的夢想。如今,越來越多的大學畢業生瞅準鄉村振興契機返鄉創業、逐夢鄉野,用知識扮靚廣闊天地。
忙碌了一天之后,冼麗梅來到正在謀劃的養殖場,與同事商議擴大養殖規模事宜。1994年出生的冼麗梅來自廣西鐘山縣鳳翔鎮鳳陽村,是村里第一名女大學生,畢業后一度留京工作。2020年初,冼麗梅回鄉看到砂糖橘價格低迷、大量農產品滯銷,毅然返鄉創立公司發展種養一體化。
“家人東拼西湊加上我在外打拼的所有積蓄,總算籌集到項目啟動資金,開啟了創業之路。”冼麗梅不斷摸索發展產業方式,從規劃測繪、開山鋪路到引泉水、建雞舍,從養殖到產品銷售,嘗盡酸甜苦辣。
為開拓銷售渠道,她獨自去廣州、深圳、佛山等地推銷。目前公司年產4000多萬枚雞蛋仍供不應求,“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市場”模式帶動上百農戶增收致富。
半月談記者調研中了解到,當前許多高校畢業生返鄉創業,依靠專業知識和技能成為農村發展生力軍、農民增收致富領頭羊。
在廣西融安縣一個200多畝的金桔種植示范基地,34歲的返鄉創業大學生韋小東同員工忙著養護金桔苗。他依托“數字農業+電商模式”,助力當地八成以上的金桔通過電商銷售。
2016年春節,韋小東與同學以4萬元起步,在家鄉發展電商。去年金桔采收季,公司銷售額達9000多萬元,同比增長約30%。
90后大學生李澤鋮2017年帶著團隊返鄉創業,在陸川縣馬坡鎮創立廣西飛鋮服飾有限公司,主要生產運動褲、休閑褲、T恤等,服裝年產量已從2017年的70多萬件躍升到2022年的超270萬件。目前,公司擁有生產車間7間,員工300多名,帶動周邊就業1000多人。
一些高校畢業生回歸鄉土后,助推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蓬勃發展。四川大學畢業生楊勇瞄準家鄉廣西藤縣粉葛特色產業,通過粉葛特色產業核心示范區,推進三產融合發展;80后大學畢業生張琳在廣西平南縣安懷鎮打造萬畝富硒優質水稻示范基地,2022年利潤300多萬元。
苦澀:創業路上仍多痛點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號角已吹響,迫切需要一批返鄉人才隊伍留得住、發展好。返鄉創業大學生坦言,創業過程中仍存在一些顧慮和痛點,讓他們頗感苦澀。
“創業資金不足是一大攔路虎。”受訪返鄉創業大學生反映,盡管各地提供創業擔保貸款、一次性創業補貼等,但仍不夠解渴,或需要房產抵押或要有專門貸款擔保人員。由于缺少擔保,創業者可獲得融資的渠道有限,而且辦理手續煩瑣,受限于此,難以擴大再生產。
“社會輿論就像無形的鎖鏈,束縛了手腳。”“如果有能力,誰還回農村?”“是不是找不到工作才回來的?”……冼麗梅辭職返回老家發展種養業時,曾遭遇親戚和村民潑冷水。母親也不理解她,曾流淚責怪:“閨女太傻了,回來這么辛苦圖啥呢?”
廣西師范大學畢業的韋艷艷返鄉創立柳州市柳江區雙優大米農民專業合作社,去年合作社營業額超500萬元。談及創業之初鄉親們的質疑,韋艷艷說:“準備在農村打拼出一片天地,卻發現自己成了獨行俠。只有內心真正熱愛,才能熬過創業初期的至暗時刻。”
“缺乏專業系統性的培訓難以高質量發展。”“通過參加現代青年農場主培養培訓班,升級了自己的認識,可少走很多彎路。”楊勇大學畢業后曾在廣東工作3年,2008年返鄉發展養兔場、種植基地等。他坦言,返鄉大學生能參加培訓的渠道和機會不多,大部分地方缺少中長期系統性創業培訓計劃。
蘭優生曾在上海等地的大型酒店工作,2017年返鄉創辦了金優緣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蘭優生介紹,盡管公司已發展到一定規模,但引進優秀中層管理者較為困難,線上銷售是一大短板弱項。
回甘:厚植創業沃土有三盼
一盼健全政策配套,加大創業激勵力度。有條件的地區應精準優化大學生返鄉創業扶持政策,在項目、資金、財稅等方面統籌考慮,降低創業成本;開展評比活動,加大先進典型宣傳力度,進一步加強褒獎激勵。因地制宜加強特色農業、農文旅融合項目、直播電商等新業態發展,建立大學生返鄉創業人才庫,選派人才服務專員,提供“一對一”“一對N”服務,落實部門獎補政策。
二盼設立大學生返鄉創業基金,放寬貸款、融資條件。李澤鋮表示,適當強化大學生創業金融支持,提高擔保貸款額度,增強貸款便利性,簡化貸款申報審核流程。有關部門可以探索設立大學生返鄉創業擔保基金,出臺短期、更靈活、低利率的創業貸款項目,積極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大學生返鄉創業項目早期投資。
三盼完善產業基礎設施,強化創業培訓指導。返鄉創業大學生、廣西億興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負責人陶秋德建議,加大新業態基礎設施投入,搭建大學畢業生創新創業平臺、交流平臺,助力農村創業孵化。冼麗梅說:“創業培訓最好立足地方資源稟賦、特色優勢產業,培育推進項目建設,組織創新創業大賽,培養更多適合農村經濟發展特點的管理人才、創業團隊。”(記者 何偉 雷嘉興 黃慶剛 聶新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