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坑塘泥地变万亩碧波
冬日的梧州苍海国家湿地公园,成群的白鹭、越冬的候鸟苍鹭、绿嘴杜鹃等鸟类在苍海湖畔栖息觅食。
“白鹭对环境质量的要求很高,如果这里的水质不好,白鹭是不愿意在这里逗留的。据我们巡护观测到,白鹭最多时有近百只。”在湿地公园进行日常巡护的生态巡护员谢展鹏说。
15年前,位于下小河低洼地的苍海片区每逢汛期,水位上涨,农田被淹,民房被损坏。由于水质变差,植物被淹,栖息地被破坏,又影响导致许多野生动物。因此,该片区一度成为梧州生态治理的一大难点。
为了治理水患,恢复生态平衡,近年来,梧州市委、市政府以“山水苍海·生态新城”为核心主题,确立“先成湖、后成景”的建设思路,勾勒城市发展新图景——苍海新区项目。2012年苍海湖顺利实现蓄水,“湖成形、园成林、路成行”。2015年,梧州市林业局启动苍海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2020年,项目正式通过国家验收,填补了梧州市在国家级湿地公园上的空白,实现了自然保护地和湿地保护工作新的突破。
随着梧州市全面推进林长制,市、县、镇、村四级林长层层着力,为苍海湿地公园绘绿增彩,梧州市开展“绿盾”“铁拳”专项行动及自然保护地监督检查,落实自然保护地巡护员40名,将森林公安机构建设在湿地公园范围内,通过“人巡+机巡+专项行动”,实现“一林一护、一乡一警”的基础工程。
梧州市积极探索“林长+河长+田长”三长共治模式,全方位对苍海国家湿地公园及其傍湖森林实行“林、草、湿、河”一体化修复保护。综合开展了以湿地恢复工程、科研监测工程、动植物栖息地保护工程等为主要建设内容的湿地公园生态建设项目;开展湿地污染物治理工作,清退湿地公园范围内违规水产养殖33公顷、畜禽养殖场12家,拆除栏舍面积约1.65万平方米;累计开展有害生物防治及清理面积8.27公顷,大力开展增殖放流活动,累计投放鲢鱼、鳙鱼等各类鱼苗54万尾,保障万亩苍海湖水面整洁。
十年苍海,坑塘泥地变成万亩碧波。苍海湿地公园内各类动植物资源恢复向好,常年可见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金毛狗和水蕨,黑鸢、画眉、领角鸮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以及池鹭、白喉红臀鹎等广西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近年来,能够观测到越来越多的越冬候鸟如苍鹭、绿嘴杜鹃、黄腰柳莺等在湿地公园停留栖息。苍海湖上游区域1.6万亩农田彻底免受洪涝灾害影响,直接受益人口3万人。
如今的苍海旅游区作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每年游客接待量600万人次,苍海新区一跃成为广西重点发展的四大城市新区。今年1—11月,苍海新区累计完成投资12.24亿元。(记者 梁乾胜 通讯员 唐英隆)